锡珠是SMT贴片加工中常见的缺陷,主要表现为焊盘或金属层上出现小球状焊锡,可能影响产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。以下是针对锡珠问题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,结合最新市场行情和行业实践整理如下:
1. 产生原因分析 锡珠的形成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,包括回流焊接温度过高、PCB受潮、焊盘设计不合理、助焊剂失效等。例如,温度不均可能导致焊盘熔点降低,而PCB中的水分在加热时会膨胀形成锡珠。此外,锡膏的金属含量、氧化程度及粒径也会影响锡珠的产生。
2. 机械处理方法 对于已产生的锡珠,可采用机械处理手段。使用吸锡带或吸锡器直接吸附熔融状态的焊锡,或通过光学检测设备定位锡珠位置后进行清理。市场上有专用PCBA毛刷清洗机,通过高速旋转毛刷配合气流震动,快速清除锡珠和污垢,操作简便且环保。
3. 温度与工艺控制 优化回流焊温度曲线是关键措施。建议预热时间充分,峰值温度达到助焊剂推荐范围,避免溶剂残留导致炸锡。同时,降低焊接温度并延长预热时间,可减少锡珠生成。例如,激光锡焊因非接触加热,产生的锡珠明显少于传统焊锡,具有市场优势。
4. 锡膏与助焊剂选择 市场行情显示,选用金属含量高(88%-92%)的锡膏能有效提升粘度,抵抗汽化力,减少锡珠。控制金属氧化度在0.05%以下,并选择粒径较大的锡膏,可降低氧化风险。助焊剂方面,推荐使用含量不超过2%的锡丝,并确保与阻焊层兼容。
5. PCB与贴装优化 加强PCB来料检验,清除焊盘水分或污物,避免代用不同封装尺寸的器件。贴装时控制压力,避免焊膏挤出过多。市场反馈显示,阻焊层设计合理可显著减少锡珠,部分特殊助焊剂也能有效预防。
6. 设备与人为因素管控 波峰焊载具上线前需烘烤以排除水分,手工焊时选用功率较大的烙铁并降低温度设定。行业实践表明,通过综合管理设备参数和操作规范,锡珠率可大幅降低。
综上,锡珠问题需从源头预防与后续处理结合解决。当前市场提供多种高效清洗设备和优化方案,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技术,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玖玺烟客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本文作者:邓小芳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nhlw.com/hj/138444.html